|
时间:2024-02-02 15:3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指出,必须坚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注重幼小衔接,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学习设计的( )。
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是( )。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 )。
关于智慧教室中平板一体机触摸屏的说法,正确的是( )。
《礼记·学记》曾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的( )。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在班级管理中,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总习惯于自己做决定,不愿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认为学生年龄小,就应该听教师的话。该班主任的管理风格类型属于( )。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论是( )。
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终极追求的是( )。
马克思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人,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这句话反映的学生观是( )。
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是( )。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根据课程论专家辛德尔等人的观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的一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造,这种课程实施取向属于(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知和反思的能力是(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评价理念是( )。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贯彻了教学的( )。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的时间是(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要( )。
瑶瑶一向善于思考,遇事三思而后行。根据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她的性格属于( )。
小军参观军事博物馆后,依据外形记住了十多种武器,这属于( )。
小红曾随父母在国外生活数年,回国上学后,常常按英文字母的发音方式拼读汉语拼音。这一现象属于( )。
当老师上课提到“福建土楼”时,同学们头脑中就出现了“福建土楼”的形象。这属于( )。
一年级的肖肖借助“‘1’像扁担长又长,‘2’像小鸭水里游……”等儿歌,很快便认识了“1~9”等阿拉伯数字。他的思维类型是( )。
篮球课上,同学们在黄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学会的投篮动作属于(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呈( )。
小明在没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能够主动独立地完成各科家庭作业,反映了其意志行动的( )。
小玲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便想到了答案,也不立即举手,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回答。她的认知风格属于(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目的是( )。
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 )。
按照狭义社会化的内涵,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 )。
每当班级里的同学有点滴进步时,林老师就在他们的积分本上盖一个小红章作为奖励。这种方法使用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除教师外,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
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政策。( )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培养任务。( )
由于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在确定课程目标取向时,都应该选择行为目标。( )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 )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统一过程。( )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一些音、体、美课程。( )
受外在动机驱使的人,成就感更高,幸福感更强。( )
小敏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批评,这是双趋冲突。( )
记忆是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的过程。( )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能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
幼儿期形成的个性不会影响日后个性的发展。( )
错觉的产生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方面的因素。( )
简述问答法运用的环节与要求。
简述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简述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小学位于红色革命根据地,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语文课上,在教《朱德的扁担》等课文时,便适度融入革命文化题材,加深学生对革命领袖的了解,接受革命精神的熏染;音乐课上,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时,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容,让学生领悟歌词,动情演唱,激发积极向上的力量;美术课上,教师则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国旗、国徽、党旗、军旗背后的特殊含义,让学生尊重国旗、国徽、党旗、军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通过这些做法,学生在感受红色教育的同时,能够不断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资料来源:朱连成,李玉娟,在红色教育中激发学生奋进的力量[J].人民教育,2022(17):64-65.(有改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5分)
(2)结合材料,谈谈小学德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分)
(3)结合材料,谈谈小学学科教学如何渗透重大主题教育。(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被大多数教师认可并广泛实践。“先学后教”的学程设计不是设计怎样“讲”这个知识,而是设计怎样帮学生“学”这个知识。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将其大体分为“独学——组学——展学——检学”四个步骤:“独学”就是学生依托学案独立学习,“组学”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展学”则是在展示中学习,“检学”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形成技能。独学、组学、展学、检学四步中的每一步都要求学生把会的做出来,把疑惑的标出来。做出来是学,标出来也是学,每一步都在学。
资料来源:肖俊泉:怎样进行“先教后学”的学程设计[N].中国教育报,2022-7-15.(有改动)
材料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劳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选择性。依据生活逻辑确定的劳动项目往往是跨学科,甚至是超学科的。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时,必须充分发掘每个劳动项目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既要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也要有计划的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强调学思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譬如,一份水果拼盘的制作,有对水果的清洗、削皮,这是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对不同水果营养价值的介绍,这是科学教育的内容,一个苹果,怎样切才能大小均匀好看,这既有对工具的使用,又渗透着物体如何等分的数学内容,各种水果如何摆放才能让颜色搭配好看,这又需要美术素养。
资料来源:霍文轩,用好劳动项目,实现育人目标[J]人民教育,2022(13-14):63-65.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学习中心教学”的基本理念。(5分)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小学劳动教育内容。(5分)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欣欣清晰地记得四年级时遇到的一道数学题:中午十二点时针和分针重合,再过多少分钟时针和分针第二次重合。当读完题,她下意识地环视教室,未找到钟表,只能在脑中回忆家中的挂钟,想象时针和分针在表盘上“爬行”的过程:分针走一圈用了60分钟,此时分针指向数字12,而时针指向数字1,那么再过5分钟,分针就可以指向数字1,和时针重合,于是信心满满地写下答案——65分钟。第二天发下来的习题纸上,该题旁赫然一个红叉,请教了周围的同学后,发现很多同学也都错了,而且错的思路也几乎一样,她很困惑,直到八年级的学校运动会,欣欣坐在看台上凝视环形跑道时,脑海里突然闪过当年困扰她的时钟问题,想到这道题就像是一个跑得快的同学要绕跑道一圈后追上速度较慢的同学,也就是一个简单的追击问题!只要知道二者的距离差和各自的速度,就可以求出相遇的时间。那一刻欣欣茅塞顿开,困扰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资料来源:赵希文武.听,学生在说—故事里的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6—107.(有改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小学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初中就能迎刃而解。(4分)
(2)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4分)
(3)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7分)
本题考查教育时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中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表述错误,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不同课程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根据各自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D项正确。
A项:并不包括系统化。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并不包括理论化。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并不包括规范化。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因此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杨贤江。A项正确。
B项: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迄至近代,王国维首次提出“美育”这一术语,开启了中国近代美育的先河。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思想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学说。心理起源说批判了“生物起源说”不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教育,倡导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项正确。
A项: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外部设备的分类。按照设备与主机之间的关系,外部设备可以分为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触摸屏既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用户输入与显示输出直接对应,从而保证了用户操作时手眼的直接协调。根据题意,智慧教室中平板一体机触摸屏既属于输入设备,又属于输出设备,C项正确。
A项:输入设备是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终端设备,用于接收计算机数据的输出显示、打印、声音、控制外围设备操作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存储设备是用于储存信息的设备,通常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光学等方式的媒体加以存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文献:刘智珺,张琰,王勇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01.
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含义是“建设国家和统治人民,都是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这体现了教育对加强国家统治的重要作用,即教育的政治功能。B项正确。
A项: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的人口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能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2)教育能实现人口素质的提高;(3)教育能促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教育能实现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即属于演示法。D项正确。
A项: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班主任管理的风格。根据管理学中的行为理论,可以把班主任管理风格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类型。其中,专制型管理风格的班主任倾向于集权管理,不愿了解学生对班级建设的想法,习惯自己做出决定,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总认为学生小,就应该事事听从教师,班级建设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题干中,该班主任不愿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认为学生年龄小,就应该听教师的话。这种管理风格属于专制型。B项正确。
A项:民主型管理风格的班主任在平等的思想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在班级管理中征求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目标和活动方案的制订,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管理空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放任型管理风格的班主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事事让学生做决定,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担负起应有的指导和引领的职责,有可能使班级变得较为松散,缺少班集体应有的精神风貌和秩序,从而使班级失去活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论强调:(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题干中“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强调以活动为中心,是属于杜威的学生中心课程论。D项正确。
A项: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该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无此课程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终极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为条件,同时也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这种基本认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学生观包括:(1)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2)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3)学生应当获得全面的发展;(4)学生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其中,关于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马克思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人,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此,C项正确。
A、B、D三项:均表述错误,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传递—接受模式。“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因此,题干中的表述符合“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特征。D项正确。
A项:“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以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非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非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即“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非以传授系统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老师“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即属于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B项正确。
A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辛德等人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缔造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其中,相互调适取向,即相互适应取向,该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题干中指出是教师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属于相互适应取向。B项正确。
A项: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所实施的课程与预定的课程计划之间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缔造取向,即课程创生取向,该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能力。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知和反思”,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D项正确。
A项: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周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决策能力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与反思,从而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改进教育评价方面提出: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题干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强调老师的引导,这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A项正确。
B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方面提出: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性格的类型。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LHolland)提出性格—职业匹配理论。他认为,学生的性格类型、学习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特此提出了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把人类的性格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理智型也叫研究型,该类人是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题干中,瑶瑶善于思考,遇事三思而后行,符合理智型的特征。D项正确。
A项:社会型,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现实型,也叫实际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干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逊;缺少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艺术型,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肤觉等方面。题干中,小军依据外形记住了十多种武器,属于视觉方面的形象记忆。B项正确。
A项:语词逻辑记忆,即逻辑记忆,是指以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绪记忆是指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詹金斯和达伦巴希提出了干扰抑制说,他们主张: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其中,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题干中,小红随父母在国外生活数年,回国上学后,常常按英文字母的发音方式拼读汉语拼音,说明小红是先学的英文字母,而后回国再学的汉语拼音,所以属于前摄抑制。A项正确。
B项: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超限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物的作用过强或持续过久,而引起的大脑皮层有关部分的细胞的抑制,借以保护脑细胞,使之免遭破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提取失败说主张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题干中,老师上课提到“福建土楼”时,同学们头脑中就出现了“福建土楼”的形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属于表象。C项正确。
A项: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思维根据凭借物和个体发展水平的分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思维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其中,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题干中,一年级的肖肖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表象来学习数字,属于具体形象思维。B项正确。
A项: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是直观的、具体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的功能,可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其中,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性质。题干中,同学们在篮球课上,经过黄老师的指导,反复练习,学会投篮动作,属于怎么做的范畴,属于程序性知识。C项正确。
A项: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概括的知识类型,包括概念、原理、理论、模型等具体类型。概念性知识是各学科主要的学习结果类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静态的性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命题性知识是指说明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并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意志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其中,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题干中,小明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能够独自完成家庭作业,说明他对行动目的有明确认识,可以自觉支配自己的行为,反映了其意志行动的自觉性。B项正确。
A项: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独断性的人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独断性是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认知风格的差异。根据学生认知的速度和成绩,认知风格可以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其中,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题干中,小玲对于老师的问题,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回答,属于沉思型。C项正确。
A项:直觉型的个体自然地去辨认和寻找一切事物的含义,他们重视想象力,更注重将来,努力改变事物而不是维持它们的现状。直觉型的个体看到一个环境就想知道它的含义和结果可能如何。直觉型个体被视为较有改革意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依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将认知风格划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其中,场依赖型即场依存型,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A、B、C三项正确。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C。
本题考查教育的形态。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或存在范围来划分,可以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其中,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A、C、D三项正确。
B项:法制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CD。
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作用的对象,可以将教育的功能划分为社会发展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其中,个体发展功能包含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按照狭义社会化的内涵,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形成社会价值观、完善自我观念、掌握社会技能和塑造社会角色四个方面。A、B、C、D四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BCD。
本题考查影响迁移的因素。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定势。除此之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因此,A、B、C、D四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BCD。
本题考查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其中,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强化。题干中,学生因有进步而得到老师的红章奖励属于直接强化,故A项正确。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林老师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给予红章作为奖励,属于给予愉快刺激,增强行为出现概率,是正强化。故C项正确。因此,A、C两项正确。
B项:替代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C。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因此,教师也不可以在上述场所吸烟、饮酒。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故表述正确。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包括:(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故表述正确。
本题考查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政策的问题,但教育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对象,就会忽视对教育规律的探讨,最终会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故表述错误。
参考文献:丁永强,陈培霞主编《教育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本题考查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培养任务。
故表述正确。
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的内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可以分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其中,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目标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的特点。这四种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课程目标侧重点。然而教学活动是多元的,任何一种单一的方式都不能全方位地解决所有多元性的问题,因此在确定课程目标取向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选择不同的课程目标取向。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所研制的、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教学媒介。
故表述正确。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统一过程。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中,首先,学生既是学的主体,又是教的对象。一方面,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的判断;另一方面,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还不十分丰富,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教师既是教学者,更是教育者。一方面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故表述正确。
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从发展的特征看,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其中全面性指出: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化,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在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化。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其中内部动机指的是往往由内在需要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由内部动机驱使的人,自主水平越高,在活动上就坚持得越久,表现就越好,主观幸福感就越强,成就感更高。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其中双趋冲突也叫“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存在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也叫“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题干中小敏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批评,属于双避冲突。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题干中表述不完整。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个别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发展类型和表现早晚三个方面,其中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早期的显露和大器晚成两个方面。题干中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属于能力表现早晚,是能力个体差异的表现。
故表述正确。
本题考查幼儿期的特点。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常常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成长之后的个性也是基于幼儿期已经形成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因此,题干描述过于绝对。
故表述错误。
本题考查错觉。错觉是人脑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征而出现的种种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条件具备,它就必然产生,主观的努力是难以克服的。错觉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而产生错觉的原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
故表述正确。
问答法也叫谈话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
问答法运用的环节与要求包括:
(1)做好提问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教育全民化。教育全民化是指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2)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体制机制、教育手段方法、教育管理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
(3)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即以国际的视野和全球认同的方式,构建教育发展和运行的完整体系和管理制度。
(4)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即一个人从出生到进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5)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过程。
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包括:
(1)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开展科学研究。
(5)提供社会服务。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7)系列位置效应。
(1)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道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生态教育。材料中,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授课文时使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的感染、音乐老师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美术老师结合教材给学生讲解国旗、国徽、党旗、军旗背后的含义,均体现了该校对学生进行了德育。
(2)小学德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④知行统一原则;⑤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⑥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⑦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⑧因材施教原则;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其中,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材料中,该小学特别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并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体现了德育的理想性与方向性,遵循了导向性原则。
(3)在小学学科教材中渗透重大主题教育应做到:
①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坚持学段、学科、类型全覆盖,强化一体化设计,纵向贯穿,学段衔接,整体上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释。
②以统筹设计为基本原则。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素养导向,遴选重大主题。其次,在学科安排上,要全科覆盖、各有侧重,避免交叉重复;在学段安排上,有序递进,螺旋上升。
③以有机融入为基本方式。结合学科特点,以有机融入为主,注重发挥综合育人效应。如:语文以古诗词、民间故事等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体悟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中华人文精神、荣辱观念;道德与法治以相关格言、人物、故事等为主要载体,弘扬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体育与健康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武术等为主要载体,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养成。
(1)“学习中心教学”是与教授中心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态。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导的主要功能不是向学生系统讲授或传递,而是聚焦于使学生学习的状态成为能动、独立的学习,并使这种状态的学习占据主要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空间。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地位差异及其联系集中表现为“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均有体现:
①在教与学各自占用的时空大小上,学习中心教学要求“少教多学”,即要使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占据主要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空间。材料一中,独学、组学、展学和检学四步骤体现了学习中心教学的少教多学的理念。
②在教什么及如何教等教学问题的决策上,学习中心教学要求“以学定教”,即依据所教学生的学情及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材料一中的“先学后教”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③在教与学先后顺序的安排上,学习中心教学可采用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教与学并行等多种顺序,但尤其重视采用先学后教。材料一中,先安排学生独学、组学、展学和检学,然后再根据学生反应做出反馈,体现了先学后教。
④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上,学习中心教学主张“以学论教”,即以教师教之下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好坏。材料一中,教师设计怎样帮学生“学”知识体现了“以学论教”。
(2)小学劳动教育内容可概括为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家务劳动、公益性劳动三个方面。劳动教育作为操作性学习领域,其实施要注意:
①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习领域,要与其他学习领域的整合,强调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其他类型如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的整合。材料二中,劳动课程的内容依据生活具有跨学科性,体现了劳动教育内容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②劳动技术教育在重视操作技能习得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重视学生对技术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理解,重视学生对技术的设计、试验与创造方法的实践与探究,重视技术规范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材料二中,一份水果拼盘的制作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体现了劳动教育重视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3)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强调通过学科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达到整体理解,具体而言,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核心概念与能力,或者基于一套超学科的概念体系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对世界的深度理解。学生汇集两个及以上的学科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创造出新的意义,这是他们在一个学科中无法做到的。
具体实施措施为:第一,从“跨学科教学”向“跨学科学习”转变,深度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化;第二,注重跨学科学习资源的全面供给和服务支持;第三,将跨学科学习评价目标前置,逆向设计学习活动。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而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同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基本已经到达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学生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
材料中的欣欣已经到了中学阶段,能够知道追击问题,即知道距离差和各自的速度,就可以求出相遇的时间,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等,因此,小学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初中就能迎刃而解。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的信号功能;“泛灵论”;自我中心性(中心化);不可逆性;不守恒;刻板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去集中化;守恒。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命题推理;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想发展个体的认知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①提供活动。为了增进学生的活动经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让学生自发地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去自主地发现知识。
②创设最佳的难度。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制造一些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的问题,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或活动材料,促使学生的认知发展。
③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并根据儿童当前的认知机能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更加主动。
⑤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随着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他们逐渐能够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
收集整理自我爱真题网 最新真题找我爱真题网。